分享到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系列谈一
使命意识 忧患意识 攸关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成败
发布时间:2012-05-28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作者:院评论员
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3.5%,世界发达国家为70%-80%;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0%,发达国家超过80%。2010年,美国农业研究局发表SCI论文3700多篇,引用量接近3万次;而中国农科院的数据分别约为美国的1/4与1/10。这组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我国农业科技、中国农科院的科研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可否认,中国农科院建院50多年来,为促进我国“三农”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10年来,在超级稻、矮败小麦、双低油菜、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农作物种质资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相比,我们在农业科技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上还有很大差距;在国内,中国科学院通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高等院校开展“985”、“211”工程,研究实力大为增强,地方农科院也正在快速发展;在院内,所与所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部分研究所的竞争能力不强。
一个没有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一个没有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的科研单位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单位。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我们决不能因为现在课题多了,经费多了,科研条件和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了,就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就不思进取了。我们明白,缺乏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就会迷失发展的目标,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科技创新的步伐就会减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设就难以实现。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竞争,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始终遵循国家使命,围绕战略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前沿,才能在国内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才能在参与世界农业科技竞争中抢得先机、争得主动。
刚刚闭幕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战略研讨会”上,李家洋院长向全院发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号召。这是院党组基于对国内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和竞争形势的科学分析、综合判断、果断决策,也是全院上下的智慧结晶、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风劲帆满海天阔,扬帆远航正当时”。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凝练学科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团队建设,搭建新型创新平台,推动深层次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开发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向着“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破浪前行。
不可否认,中国农科院建院50多年来,为促进我国“三农”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10年来,在超级稻、矮败小麦、双低油菜、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农作物种质资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相比,我们在农业科技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上还有很大差距;在国内,中国科学院通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高等院校开展“985”、“211”工程,研究实力大为增强,地方农科院也正在快速发展;在院内,所与所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部分研究所的竞争能力不强。
一个没有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一个没有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的科研单位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单位。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我们决不能因为现在课题多了,经费多了,科研条件和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了,就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就不思进取了。我们明白,缺乏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就会迷失发展的目标,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科技创新的步伐就会减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设就难以实现。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竞争,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始终遵循国家使命,围绕战略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前沿,才能在国内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才能在参与世界农业科技竞争中抢得先机、争得主动。
刚刚闭幕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战略研讨会”上,李家洋院长向全院发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号召。这是院党组基于对国内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和竞争形势的科学分析、综合判断、果断决策,也是全院上下的智慧结晶、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风劲帆满海天阔,扬帆远航正当时”。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凝练学科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团队建设,搭建新型创新平台,推动深层次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开发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向着“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破浪前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