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10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呼伦贝尔站)建站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市举行。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出席会议?;嵋橛芍泄┛圃?a target="_blank">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周清波主持。
唐华俊充分肯定了呼伦贝尔站建站20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他指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李继侗院士为首的科研工作者就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展植被调查,收集、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观测数据,有力促进了区域草地生态学科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草地生态学专家,研制了一系列天然打草场改良、草原土壤培育、草地高产栽培、草地控制放牧、数字牧场管理等实用技术,提出了地方标准和农业部行业标准,为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华俊强调,呼伦贝尔站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建院6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的要求,始终牢记“国家站”的使命,努力打造草原生态系统长期科研观测基地,早日建成中国的“洛桑试验站”。
唐华俊要求,呼伦贝尔站要加快发展步伐,为国家草地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更强的科技支撑。一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野外科学观测、基础研究、产业服务,尤其是结合呼伦贝尔地区草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地方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强台站开放共享,作为国家站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地方基地发展服务,共享科学数据,为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呼伦贝尔站站长辛晓平研究员汇报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历程和发展思路。方精云院士等53名专家分别围绕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草地可持续利用技术与模式、生态遥感与数字牧场等作大会报告,探讨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呼伦贝尔站综合观测场及长期观测设施、控制放牧实验平台、草地改良实验平台、栽培草地推广示范基地,观摩了谢尔塔拉规?;吵 ⒅悄苣脸〖嗖夤芾砑际跏痉都澳脸∏褰嗌际跏匝榛?。
农业部科教司资环处处长闫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苏海、农牧业厅副厅长刘永志,呼伦贝尔市副市长郝桂娟,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礼,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梅旭荣,草原研究所所长侯向阳,以及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等共计55家单位的150余人参会。(通讯员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