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种质资源?;だ醚芯孔樵凇吨参铩罚≒lants)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野鸢尾(Iris dichotoma Pall.)双色花颜色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飞燕草素是紫花野鸢尾花色形成的关键物质,同时鉴定到多个调控野鸢尾花瓣花色形成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观赏草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野鸢尾花的白色和紫色花朵。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供图
野鸢尾属于鸢尾科鸢尾属,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天然花色主要为紫色和白色,相对单调,限制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诖耍芯咳嗽毖∪≌饬街植煌ㄉ硇偷囊梆拔不ò曜魑芯慷韵?,运用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技术,阐明了花青素衍生物飞燕草素在紫色花中含量最高,是紫色花瓣颜色形成的关键因素,揭示了紫色和白色花朵花青素组成和含量的差异。
研究鉴定出10个基因参与紫色花瓣花青素的积累。此外,研究还鉴定出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可能在调控野鸢尾的花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花色调控的复杂网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余雅琳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刘磊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北方牧草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plants1409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