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科教司白金明司长、农机化司刘宪副司长、农垦局胡建锋副局长,中国水稻所程式华所长、廖西元副所长,黑龙江省政府、省农委等领导陪同下,到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和浓江农场,实地考察了水稻所超级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示范基地。
张桃林听取了程式华关于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研发的总体情况汇报和稻作技术首席专家朱德峰研究员关于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特点、增产效果、示范应用等方面情况汇报,详细询问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在常规粳稻和杂交稻的应用效果,仔细观察了育成的钵形毯状秧苗特点及机插情况,并对水稻所科技人员创造性地集成水稻抛秧钵形秧苗与机插的毯状秧苗技术优点,实现水稻钵苗机插给予了充分肯定。张桃林指出,我国水稻科研人员就是应该研发这样具有国内外首创的,适应我国水稻生产特点的机插秧新技术。他希望,中国水稻研究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集成配套研究力度,扩大适用范围,促进技术推广应用,以加快推进全国水稻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单产提升。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水稻所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问题,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首创的水稻机插秧新技术。2008年,该项技术开始小面积试验示范;2009年,开始在黑龙江农垦系统的8个农场小面积示范应用,比普通毯状秧苗机插平均增产12.4%。今年,该技术在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的黑龙江、宁夏、浙江、湖南、广西等地大面积示范应用,其中仅黑龙江浓江农场示范应用该技术5万亩。目前,该项技术已在育秧盘、播种装备等方面申报、获得15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该技术通过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机插秧苗,实现钵苗机插,具有秧苗质量好、机插漏秧率低、每丛苗数均匀、伤秧伤根少、插后返青快、秧苗起发快、通过增穗增粒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特别是在水稻插秧期间气温较低地区的增产效果特别显著。
2009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水稻所积极加强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等单位的协作,研发推广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以期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水稻产业技术升级,加速稻作技术成果转化,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分享到
张桃林考察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0-05-24
|来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