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5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8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1月18日揭晓。
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得出的研究结果——“转基因抗虫棉使北方农作物免受虫害”与“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中国迈出太空行走第一步”等共同被评选为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为了解中国Bt棉的种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影响,吴孔明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收集并分析了1997~2007年间中国北方6省Bt棉的农业数据,范围涵盖1000万农户种植的3800万公顷农田,其中包括380万公顷的Bt棉花田,2200万公顷的其它非Bt作物。该团队多年系统研究了棉铃虫在Bt棉花和常规棉花田的种群动态,结合对华北地区1992~2006年100个观测点的棉铃虫种群监测数据的模型分析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北方大规模种植的Bt棉不仅降低了棉花害虫的数量,而且还高度抑制了棉铃虫在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其它作物田的发生与危害,减少了周边没有进行Bt改良的农作物的虫害,表明Bt棉可能是未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新途径。
2008年9月19日,《科学》杂志刊登了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科研团队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种植含Bt毒素棉花的地区,棉铃虫在多种作物中受到抑制”?!犊蒲А吩又径源烁枇烁叨绕兰郏骸罢馄畚牡氖萦刑乇鸬募壑?,因为它们是作者在多年时间里对大面积的农田和大量农民跟踪调查的结果?!?BR> 这项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由500多名两院院士共同投票评选。
一年一度的这项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5次?!笆濉币岳?,我院共有3项成果获此殊荣。其中,水稻所钱前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和中科院科研人员共同在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发现并分离、克隆出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在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上迈出重要一步,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我院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创亩产371.8公斤高产纪录,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分享到
我院植保所研究成果位列2008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发布时间:2009-01-19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办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