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向
旱地农田资源要素长期变化规律和高效利用机制
区位特点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景尚乡,海拔 1220米,年平均温度7.8℃,无霜期140天,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处华北半湿润偏旱区的中心位置,代表太行太岳和晋东豫西旱地农业两个亚区特点,所在区域旱地农田(无灌溉条件)占绝对优势,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形成了以玉米、蔬菜、马铃薯为主,杂粮杂豆为辅的多样化的旱地农田生态系统,是全国现行的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建有国家农业环境寿阳观测实验站,山西寿阳旱地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基地条件
总面积246亩,拥有产权的建筑用地面积19.3亩,租赁土地面积226.7 亩,租赁期限2008年—2028年,建有2栋综合科研楼,实验室面积1000㎡,食堂接待能力 50人, 学生宿舍接待能力40床位,专家公寓10间。建有气象观测场、波文比-能量平衡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场、土壤水分平衡观测场、作物抗旱性鉴定池、土壤质量演替与培肥区、土壤养分动态观测场、覆盖种植观测场和地膜污染监测与控制区、水土流失观测场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区等观测场地。中试车间2000㎡;水泥晒场1800 ㎡,样品处理与保存室500 ㎡等。仪器设备246台套
基地工作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晋东黄土丘陵区适水改土与种养结合协同技术集成及示范”和“生物降解地膜环境安全性评价及作物适用性研究”等。主要开展耕地种养循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等。
开展“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和“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制度”等进行大面积集成应用,实现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同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巨大。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专利50余项,并分别于2013年和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放共享内容
基地可对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全年提供完全托管、部分托管等多种形式开放共享服务,可共享试验用地50亩,实验室500㎡。野外农业环境要素监测平台、公共实验室平台、长期定位试验平台;检测仪器设备有自动气象站、便携式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光合分析仪、大型蒸渗仪等设备。能够开展旱地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制度长期定位试验、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旱地农田轮作制度定位试验、覆膜种植环境效应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等。
联系人:孙东宝